“大爷,报纸上的这位真的是您的儿子吗?”
1949年,湖南刚刚解放,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农特意来到了解放军驻地。这位老人此行并非别的目的,而是为了寻找自己离世已久、整整二十年的儿子。
当他见到12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时,掏出一张报纸,指着照片中的人说:“这就是我的五伢子。”肖劲光看了看,惊讶地脱口而出那句话。
展开剩余89%那么,这位老农口中的五伢子究竟是谁?为何肖劲光会如此震惊?这位去世二十年的儿子又是如何“重现人间”的?
这位老人名叫许子贵,他口中的五伢子,就是我国著名的开国大将——许光达。
1949年,长沙县东乡萝卜冲村,一声声呼喊打破了村庄的平静。
“许老汉!许老汉!快看看,这个人是不是你的五伢子?”
村民们把手中的报纸递给许子贵。
许子贵看着报纸上的照片,眼眶湿润,激动地说:“这就是五伢子,没想到我的德华(许光达原名许光汉)还活着……”
随后,许子贵得知解放军驻扎在长沙,决定带着报纸踏上寻找儿子的旅程。同年8月,他终于来到了军营。
“同志,请问你们认识许德华吗?”
“大爷,我们没听说过这个人。”
老农有些急切,掏出报纸补充道:“不可能啊,我家五伢子也是解放军,上报纸了!”
警卫员仔细一看,立刻认出这是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许光达,连忙把情况报告给肖劲光。
肖劲光得知后,亲自请许子贵进屋。
许子贵把报纸递给肖劲光,说:“德华已经二十年没给家里写过信了,我们都以为他死了。没想到他还活着,您能帮我找到五伢子吗?”
听后,肖劲光笑着说:“大爷,怪不得联系不上他,他早改名叫许光达了,现在正是兵团司令员。您放心,我们一定会帮您找到儿子!”
在肖劲光的协助下,许子贵终于和失联二十年的儿子取得了联系。电话那头,老人泣不成声,既责怪儿子多年不通信,又庆幸儿子安然无恙。
许光达听着父亲的哭声,心中充满愧疚,他承诺:“爹,等我手头的事情忙完,马上回家看您们!”
1950年,许光达兑现诺言,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。
见到年迈的父母,他情不自禁地眼含热泪,跪在父母身边,深感自己多年的疏忽和不孝。许子贵也泪流满面,却没有责怪儿子,只说:“五伢子,活着回来,比什么都好!”
许光达回乡期间,亲友纷纷上门拜访。然而,也有人心怀私心,想借他身份“沾光”。
对此,许光达坚决表态:“我们党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,不是为某一户人家服务的!”
不到半个月,许光达便因公回京,继续投身建设。
1957年,许光达接到大哥电报,得知父亲不久前去世。他心如刀割,电报中大哥嘱咐他赶回家主持丧礼,并带上几十匹白布。
许光达知道若亲自回去,势必引起政府关注,葬礼会很隆重,但这或许会影响党的声誉。
妻子邹靖华劝他说:“你不回去,一定会有人骂你不孝。”
许光达无奈道:“骂我也对,我确实不孝。但我是中央干部,若我带头违反纪律,下面的干部怎么办?”
最终,他们决定派一名干部代为处理丧事,一切从简。
邹靖华握着丈夫的手,温柔地说:“光达,父亲会理解你的。”
事实上,许光达和邹靖华的婚姻是包办的,但两人相处得非常幸福。
那么,他们是如何相识的呢?
许光达出身贫寒,小时候常在教室窗外“蹭课”。一个寒冬,他因寒冷晕倒,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教书先生邹希鲁家中。
许光达没想到,自己未来竟会成为这位老师的女婿。
邹希鲁被他的求学精神感动,允许他免费听课。许光达也没有辜负恩师期望,考进了长沙师范学校。
巧合的是,邹希鲁也被调到该校任教。
1922年,邹希鲁家境贫寒,生活艰难,只得决定将年仅九岁的女儿邹靖华许配给许光达。许子贵欣然同意,两家的婚事就此定下。
1923年,许光达怀揣报国之志,积极参与各类爱国运动。1925年,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进入黄埔军校学习。
1927年,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,许光达离开军校,参与南昌起义、会昌战役。在一次战斗中负伤,不得不回家养伤。
次年,他与邹靖华完婚,但不到十天便因国民党追捕而被迫逃亡。
为了安全起见,他将名字改为“许光达”,从此许德华消失,许光达崭露头角。
自此,他没给家里写过信,许子贵以为儿子已经遇难。
邹靖华也一直认为丈夫已经牺牲,直到1932年才得知他还活着。
1938年,夫妻二人在延安经组织安排重逢。
期间,许多人为许光达介绍对象,但他一直守候着邹靖华。
夫妻团聚后,毛主席亲自邀请他们用餐,席间还赠送邹靖华几本书。
之后,许光达重新投入抗战。
解放战争中,他参与了绥远、延清、宜川等多场重要战役,立下赫赫战功。
尽管功勋卓著,许光达在授衔前却三次递交降衔申请。
1950年,他被任命为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,1951年赴朝参战。
1955年,毛主席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。得知消息后,许光达立即打电话给贺龙元帅。
“贺老总,大将军衔太高了,我想降级申请。”
贺龙回答:“我觉得不高,中央有中央的安排。”
许光达解释:“这军衔是无数牺牲战士用鲜血换来的,我不配。”
“光达,你这样想我很欣慰。我会转告中央,但不保证结果。”
电话挂断后,他又写了三封降衔信给中央。
毛主席得知后深受感动,感慨道:“古时有大将徐达,屡次平西,智勇冠中州;今日有大将许光达,几度让贤,英名扬天下!”
最终,毛主席未批准降衔申请,许光达如愿获授大将军衔。
无论是战功还是品格,许光达都无可挑剔,这个军衔实至名归。
每当谈及许光达,主席总会赞扬道:“许光达是一面明镜,是我们党员自身的明镜!”
发布于:天津市卓信宝配资-炒股如何配资-实盘交易杠杆-如何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