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鸟尽,良弓藏,这句古老的格言自古以来便是真理的体现。许多英雄豪杰并未死于战火,但他们却在和平的岁月中,因一两句轻描淡写的谗言而陨落。其中,秦国著名的战将白起便是这般悲剧的受害者。
众所周知,秦国的军队在古代的历史舞台上,以无与伦比的战争力闻名,常常被各国视作虎狼之师,所到之处几乎无人能敌。身为这支强大军队领袖的白起,凭借其卓越的才华与无畏的战斗精神,成为了秦国战功赫赫的统帅。据历史记载,白起参与的大小战役多达数十场,所杀敌军人员甚至超过了九十万,若再加上无名小战,恐怕这个数字早已突破百万大关。正因为他这无情的战斗力,使得周边的诸侯国对秦军心生惧怕,秦国也因此在众国之间拥有了令人瞩目的威望。
然而,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,命运最终并不美好,他不是在沙场上赢得荣耀,而是在后宫的权谋下落得如此下场,这其中不得不提秦国另一位知名的大臣,范睢。白起是武将,而范睢则是文臣,范睢头脑灵活,谋略深远。秦国能够在诸国联军中取得辉煌的胜利,除了白起个人无与伦比的勇猛之外,范睢的智谋同样功不可没。然而,虽然范睢才华横溢,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,心胸狭隘,容易记仇,常常将个人喜怨置于国家大事之上。白起在某个事件中惹怒了范睢,这也埋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。
展开剩余67%在范睢尚未飞黄腾达之时,他有一个旧友郑安国,尽管郑安国在才干上并不出众,但范睢因旧情在皇帝面前为他美言几句,竟然为其谋得了秦国大将军的重要职位。然而,郑安国的能力显然无法与白起相比,战事谋略远远不及白起,这使得后者对其心存不满。范睢因而将白起的这一不满牢牢刻在心中,心生怨恨,暗自寻求机会报复他。
白起虽然勇猛,但过于直率,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渐渐忽视了朝堂之中明争暗斗的复杂关系。作为白起这样的英雄,往往自信满满,他们觉得自己的拼搏与成就会为自己赢得应有的尊重,因此对朝中权臣的心态不屑一顾,这为其最终的悲剧埋下了隐患。在长平之战中,白起利用反间计成功破坏了赵王与廉颇的关系,并在赵国内乱的时刻出兵,对其发动攻击,结果将赵军的四十万士兵一举坑杀,赵军从此一蹶不振。
然而,白起并未因此满足,他认为这正是追击敌军的良机,便向秦王请示再次出兵攻打赵国。但此时,秦王认为不是出兵的时机,未批准白起的请求,令他深感失望。然而没过多久,秦王担心赵国再次崛起,便决定调动白起出征,但白起明白此时出征的时机已经错过,结果遭受重创,因此坚定拒绝了国君的命令。
作为一国皇帝的秦王,岂能容忍手下的拒绝,加之对白起越来越忌惮,因而愤怒之下将白起贬为士兵,并派其他将领出征攻打赵国。而范睢则借机向秦王进言,称白起心中不满,怀有异心。秦王闻言不禁心生惧怕,生怕白起真有造反之意,最终下令将白起处死。
就这样,一位曾经的战神,英勇无畏,屡屡在沙场上取得胜利的英雄,就这样在谗言的漩涡中走向了死亡的终局。这不仅是对白起个人命运的悲哀,更是对于历史上许多英雄最终被小人所毁的无奈写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卓信宝配资-炒股如何配资-实盘交易杠杆-如何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