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221年,嬴政已经39岁,终于实现了秦国历代君主的梦想——统一天下。这一年标志着秦始皇的一统天下,也开启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历史。对于中国的历史而言,这一年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,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面貌。
在一场棋局中,我们总是关注胜者,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失败者。就像奥运会比赛,大家热衷于关注冠军,然而历史上,尽管失败者常常被忽视,仍然为后人留下了他们的故事。今天,我们就来看看那些在这场“争霸赛”中失败的六国命运。
说起六国,实际上应该是七国。因为在公元前236年,秦国灭掉赵国后,赵王的兄长赵嘉带着一部分人逃到了代地,建立了代国。而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遵循了“先易后难,远交近攻”的原则。按照这个顺序,秦始皇先后灭掉的国家依次是:韩国、赵国、魏国、楚国、燕国、代国和齐国。
《史记》中的太史公司马迁并没有直接描绘六国灭亡的景象,但通过《春申君列传》中楚国春申君黄歇的话语,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惨状。黄歇所说:“本国残,社稷坏,宗庙毁。刳腹绝肠,折颈折颐,首身分离,暴骸骨于草泽,头颅僵仆,相望于境,父子老弱系脰束手为髃虏者相及于路。”这番话,虽然是春申君为了说服秦国避免攻击楚国所说,但其中的景象却依然令人为之心悸。那时,嬴政还未上位,秦国的统一大计尚未启动,但六国的危机已显露无疑。
展开剩余63%六国的百姓遭遇了深重的苦难,那么六国的国君们又是什么下场呢?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六国国君几乎都没有得到好下场,就连与秦国关系较好的齐国国君也未能幸免。最早被灭掉的是韩国和赵国。这两国都在公元前233年和前228年相继灭亡,成为六国中最弱与最强的组合。
韩国的韩王韩安和赵国的赵王赵迁都遭遇了流放,最终均死于悲惨的境地。韩安由于新政引发的叛乱被牵连,最终被处死;而赵迁则因为忧国伤春,郁郁而终,难以言表谁的结局更为凄凉。
魏国的魏王魏假在公元前225年被灭后,其去向成了谜。魏国被攻破后,魏假曾主动投降,并在秦国的安排下得以生还。之后关于魏假的下落并未有明确记载,史书中对此没有任何进一步的描述,也许秦始皇出于某种原因给了他自由。
楚国的王昌平君与燕王姬喜显然察觉到秦国的威胁,分别采取了反击措施。楚王昌平君起兵反秦,而燕王则派出刺客荆轲刺杀秦王嬴政。可惜两者的行动均告失败,二人都在历史的浪潮中身首异处。
赵国灭亡之后,赵王赵嘉带领剩余的赵国民众逃往代地,建立了代国。然公元前228年,代国也未能逃脱秦军的摧残,被王贲所灭。赵嘉的结局同样成谜,不过根据其弟赵迁的死法来看,他的结局可能也不容乐观。
至于齐国的田健,他的经历堪称奇特。齐国在他执政期间始终与秦国保持友好关系,甚至他曾亲自前往秦国朝拜秦始皇。尽管在韩国和赵国灭国之际,田健依然力挺秦国,但随着代国灭亡,齐国终于感受到威胁,田健决定与秦国断绝关系。可当公元前221年秦军逼近时,田健没有反抗,选择了投降。最终,田健被秦国流放到边疆,且未得到食物,最终死于饥饿。然而,齐国百姓在这场动荡中相对较为安逸,享受了超过四十年的和平。
这六国的国君们的命运,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。这一段历史不仅是关于国家的兴衰,也是关于人性、决策和命运的深刻反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卓信宝配资-炒股如何配资-实盘交易杠杆-如何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